黨建 | 重溫歷史,接受“地道戰”革命教育
為迎接建國70周年,2019年9月7日,中船海空裝備黨支部組織廣大黨員和員工赴河北冉莊“地道戰”原址,開展了“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活動,緬懷先烈,接受“地道戰”革命教育。
冉莊,位于清苑縣西南方向,距保定市30公里。走進冉莊地道,我們就如走進了歷史,走進了戰火紛飛的年代。
聶榮臻元帥曾為此親筆題詞:“神出鬼沒,出奇制勝的地道戰,是華北人民保家衛國,開展游擊戰爭,在平原地帶戰勝頑敵的偉大創舉。地道戰又一次顯示出人民戰爭的無窮偉力。”
在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內,大家一起回顧了抗日戰爭時期,冉莊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克服艱苦條件,自造武器、自創戰法、因地制宜、抗日殺敵的光榮歷史和經典戰例,體驗了設計精巧、功能強大的地道戰實景。
館內,仍然可以看到陷阱、地下兵工廠以及星羅棋布的掩體工事,無不展現著當時人民戰爭的強大威力。
隨后大家一同實地重走了600多米的地道,狹窄幽閉的通道,昏黃的燈光,仿佛帶著我們回到了那段革命歲月。
走出地道,我們看到了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特征而巧妙構筑的地道口,偽裝得與建筑物一模一樣。只這三兩處,窺一斑而知全貌,令人駐足興嘆。自此,這一座包含4個主干道,24條支線,全長16公里的能打能藏、可守可攻、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,漸漸浮現在每個人的腦海中。
參觀結束后,大家來到了冉莊村內的一顆千年古槐下。
曾言,70年代某夏夜,狂風將已枯死的街心西側古槐摧毀,攔腰傾倒,部分木質還做了飯桌,
細觀其年輪,古樹確超千余年無疑,故古槐為唐槐,似無可非議。
抗日戰爭時期,它已閱歷了千余年的世態炎涼,正為其生命的晚期,但依然高擎鐵鐘,報警于冉莊民眾,為抗擊日軍侵略,做出了卓著貢獻。頗具傳奇色彩的是,1965年拍攝地道戰電影時,它尚存暮年的枝葉,電影拍完后,它似知已完成了自己最后的歷史使命,便枝脫葉落,與世長辭了,而今唯留下不朽的身軀,化作文物,供后人景仰。
在這里,我們一同重溫了入黨誓詞。誓言錚錚,句句千鈞,更是激發了全體黨員對黨的忠誠之心、對事業的熱愛之心。
現在的冉莊,地道和與革命相關的建筑都被很好地保護著。這里是我們的歷史,是我們的一部分。保護國家,維護和平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,汗水與鮮血是為了鑄就和平年代,珍惜和銘記就是我們對于過去最好的致敬!
七十年,披荊斬棘,七十年,風雨兼程。回望過去,冀中平原無險可守,侵略者實行“三光”政策,冀中大地“抬頭見崗樓,邁步登公路,無村不帶孝,處處起狼煙”,逼得我們的父老鄉親發明了地道戰,在黨的領導下,與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者戰斗到底。如果沒有當年他們堅如磐石的初心和信仰,哪里有今天的安寧與和平,哪里有我們今天強大的國。
作為致力于打造一流海上無人裝備的高科技公司,我們不僅要有遠大的志向,我們更應向革命先烈學習,“守初心、擔使命、找差距、抓落實”,努力為部隊提供一流的武器裝備,努力為建設強大的國防多做貢獻。